干扰素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万方数据 时间:2009/11/03 14:08 阅读:345
分享

  干扰素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作用快而维持时间短,且难以保持血液学稳定。

  干扰素治疗慢粒可减缓急变和延长生存期,血液学稳定,但单用时起效较慢。为提高疗效,我们试用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粒16 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 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人,男11 例,女5 例,年龄14~68 岁。皆系慢粒慢性期,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部分病例的染色体检查由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测定。

  2. 治疗方法

  始用羟基脲3g/d,口服,天天3 次;干扰素α-2b(安福隆,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9990625)3MU,肌肉注射,天天1 次;据外周血象调整羟基脲用量,当WBC<15×109/L 时,停用羟基脲,当WBC>15×109/L 时,加用羟基脲。治疗好转后,适时转血液门诊随访。

  观察临床表现,每周查外周血象2 次,肝肾功能、尿常规1 次,结合临床情况与外周血象做骨髓检查。有感染者抗感染治疗,贫血者输血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按文献。

  3.2 结果

  3.2.1 临床疗效

  16 例中,完全缓解13 例,部分缓解2 例,治疗期间急单变1 例。完全缓解率81.25%,有效率93.75%。完全缓解所用时间14~64 天,平均38.4 天。

  3.2.2 脾脏变化情况

  治疗前16 例脾脏肋下7.0~24.5 cm,平均15.3cm,治疗23~67 天,平均35.6 天后脾脏肿大消失13 例,脾脏缩小2 例,分别为肋下2.5cm、4.0cm,1 例急变脾脏肿大未消失。

  3.2.3 外周白血球的变化

  治疗3~7 天(平均5.4 天)后白血球开始下降,白血球降至正常时间21~58 天(平均31.6 天)。


  3.2.4 随访结果

  死亡1 例,15 例均随访至2002 年3 月,随访时间7~51 个月。所有病例均在缓解中,3例停用羟基脲,血液学稳定,8 例需用羟基脲0.5~1.0g/d 维持,4 例必需根据血象调整,通常天天2.0~3.0g/d维持。

  3.2.5 毒付作用

  本组16 例中,发热9 例,其中高热4 例,中等度热5 例,乏力、肌肉酸痛11 例,恶心呕吐4 例,失眠3 例,多数不需特殊处理,部分给予对症治疗。

  4. 讨论

  羟基脲为周期特异性抑制DNA 合成的药物,用于慢粒的治疗近30 年,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外周白血球波动大,维持剂量难以把握。1983 年Talpaz 等首先报道应用干扰素α治疗慢粒,不仅使白血球下降而且可以减少Ph+染色体。之后,世界各国研究小组相继开展了很多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干扰素α治疗慢粒,血液学稳定,并能改变遗传学及延长生存期,防止急变,但起效慢且难以达到完全遗传学改变。为此,有人设计了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粒,疗效显著。

  干扰素通过以下方式发挥抗白血病作用:调节骨髓祖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粘附;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对白血病克隆选择性毒性作用;增强免疫调节。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干扰素生产国产化,使得干扰素应用于临床成为现实。近些年来,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粒,旨在改善愈后,防止急变。初步观察发现,完全缓解率、缓解时间、降低白血球及缩脾时间与单一药物或联合化疗相仿。

  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可获得较长时间的血液学稳定,仅1 例治疗期间急变,同时易于把握羟基脲维持量,而且羟基脲维持用量少,可以减少过多的实验室检查。干扰素治疗慢粒的优等剂量与疗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至少18 个月以上,我们亦参照上述剂2量并适当延长。

  毒付作用多发生在早期,易于纠正,长期的付作用少见。限于条件,不能观察细胞遗传学改变情况。治疗期间真正不用羟基脲维持的病例较少,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观察。不难看出,与其它仍需要羟基脲维持的治疗方法相比,本方法是治疗慢粒的优等方案,值得推广与研究。

    

医生在线肿瘤频道温馨提醒:文章描述内容可能并不符合您的实际病情,建议您可直接咨询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相关文章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意向预约医院
意向预约专家

请正确填写预约人和联系人等信息,提交需求成功后,请保持联系电话畅通,客服会在48小时内与您联系确认信息。肿瘤频道客服热线:400-082-1008

确认提交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