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场肠道基因的博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10/27 20:01 阅读:377
分享
  肥胖是个流行的话题。一方面,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令脂肪的积累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毕竟,我们已经不用担心“能不能吃饱”,却可以憧憬“哪里的美食更好吃”。

  社会进步造成的饮食结构的改变,是肥胖人群增多的初始原因。从这个角度说,肥胖是一件幸福的烦恼。2013年6月,美国医学会将肥胖列为疾病,一夜之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病了……“肥胖是病”的论断依然存在异议,但较起码,肥胖是不少爱美或健康人士的“心病”。为了减肥,有人潇洒地“告别”了早餐或晚饭,城市的街头多了许多奔跑的身影,电视购物里减肥类药物乐此不疲……可是,不管多么努力,不少人还是在减肥之路上败下阵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类“怎么吃都长不胖,吃饭简直是在浪费食物”的人,令胖纸们唏嘘不已。

  肥胖的“肠道菌群”线索

  引起肥胖的原因是综合性的。肠道是人体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寻找肥胖的原因,要从肠道入手。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的消化不仅仅是人体自身的事情,还有规模庞大的微生物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近几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种类超过了1000种,数量达到惊人的100万亿个,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微生物的基因数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的150倍,有着多达330万个基因。如此庞大规模的微生物群集结在肠道里,给了科学家们无限的联想。


  2012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发现了一种可能引起肥胖的细菌——阴沟肠杆菌(听名字就觉得很邪恶有木有……)。赵立平团队发现,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病态肥胖人群的肠道里。随后,赵立平团队找来一群“怎么吃都长不胖,吃饭简直是在浪费食物”的老鼠,向它们肠道里注射了阴沟肠杆菌,然后天天喂它们营养丰富的美食,较终将这群本来怎么都长不胖的老鼠硬生生喂成了大胖纸……

  赵立平团队又进行了另一项研究,让一位过度肥胖的人类病人天天坚持摄取“全谷类、传统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和益生食物”,9周后病人体重减了30多公斤,更重要地是,存在于病人体内的阴沟肠杆菌降低到了“不可检测”的水平。这些证据都表明,阴沟肠杆菌“有可能推动了人类肥胖的形成”。这是国际上找到的第一例可以造成肥胖的人体肠道细菌。

  2015年,在肠道微生物领域二十五年如一日的赵立平教授又为“小胖威利综合症”找到了肠道微生物层面的线索。“小胖威利综合症”听起来萌萌的,却是一种很严重的儿童遗传性肥胖。患儿有持续的饥饿感和暴食症,到了怎么吃都吃不饱的程度,往往3岁时体重就达到了80斤以上,引起各种并发病并危及生命。

  赵立平团队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发现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的特征。与上一项研究相类似的,赵立平团队在为患儿提供了“全谷类、传统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和益生食物”后,发现患儿的饥饿感得到缓解,暴食症得到较好的控制。再次测序发现,患儿肠道的菌群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双歧杆菌(一种益生菌,被誉为人体健康晴雨表)的数量显著升高。此项研究再次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是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益生菌的减肥作用

  在证明肠道菌群与人体肥胖有关后,肠道益生菌大摇大摆地走到人们的视线前,大有充当起“胖纸救星”的架势。肠道益生菌是指一类定植于人体肠道,能产生确切的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常见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

  人体曲折阴暗的肠道里,有两股形态微小但作用强大的势力,一个是益生菌群构成的益生阵营,一个是有害菌群构成的“邪恶”阵营。两大阵营长年累月地在肠道里交锋,它们的数量在动态地变化着,人体不少疾病,比如二型糖尿病、结直肠癌、肥胖和肠易激综合症等,都被证明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有关。具体到人体肥胖,益生菌除了可以抑制邪恶的阴沟肠杆菌等“肥胖元凶”生长外,还能与肠道发生作用,调节人体代谢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多个维度影响“脂肪的堆积”。

  比如,研究发现,益生菌能调节肠道激素的释放,从而参与到人体血糖稳态的平衡,起到减肥的效果;

  又如,益生菌能与肠道一起建立菌膜屏障,阻止一些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反之,当益生菌数量减少时,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会引发人体慢性炎症,较终引起肥胖。还有研究发现,服用益生菌会增加饭后的饱腹感,饭吃的少了,也就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控制体重的目的。

  有了这么多科学证据,想必许多胖纸们动心了,恨不能抓起一把益生菌往嘴里塞。除了益生菌,还有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叫“益生元”,益生元可以理解为益生菌的食物,能刺激益生菌群在肠道里增殖。肠道菌群是一个很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都不一样,个性化非常强,想要调节它的结构,使之朝着利于减肥的方向发展,并不是一件快速、容易的事情。前文提到的赵立平教授,曾经也是一个胖纸,他在探索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时,也不忘在自己身上进行实践,他通过一套饮食干预方案,成功减掉了40多斤体重。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但它对人体健康的重大影响已经造成了科学界的全面关注。

  相信不断会有捷报从科学前线传回。你的肥胖,非常可能,是肠道微生物群组间的一场博弈。
医生在线肿瘤频道温馨提醒:文章描述内容可能并不符合您的实际病情,建议您可直接咨询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相关文章

基因检测是怎么样的? 基因检测是通过抽取血液的方式进行检测,在抽血时要注意空腹,避免在检测前吃油腻、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在抽血后要注意针眼处的卫生,避免沾水,以免引起感染 基因检测方法有[详细] 什么是基因检测?有什么作用? 通过体液/血液检测,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其所含有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使人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身体患病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预防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详细] 基因检测是什么?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对基因进行的检验技术,通过对基因的提取、分析来检查基因的结构以及表达的遗传信息是否正常,可以帮助判断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或发展程度,从而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基因检测的主要手段有生化检测、染色体分析以及DNA分析。[详细] 基因检测对癌症患者的作用 癌症基因检测就是通过基因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做出遗传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癌症风险。肿瘤基因检测一般需要做肿瘤组织检测、外周血检测、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脑脊液检测等。[详细] 女性基因检测有必要吗 对于易感患者:癌症具有较高的遗传风险,建议自己与亲属都进行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及时了解患癌风险,做好预防或治疗; 对于非易感人群: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发生[详细] 什么情况医生不建议做痰培养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危急,已经等不及采集标本做痰培养,医生已经开始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这样有可能导致痰培养经常是阴性,痰培养检测意义不大,这样医生一般不建议做痰培养。[详细] 什么是痰脱落细胞检查 钙和透明质酸酶能使癌细胞相互粘附,因此很容易脱落。脱落细胞血液可用于口腔癌、鼻咽癌、胃肠癌、肺癌、乳腺癌和癌症的确诊。疑似口腔癌是应从口腔溃疡结节中提取细胞,平时要注意保养身体,当出现不良症状后,要及时地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以免产生不良的影响。[详细] 基因检测可以预防癌症吗? 癌症是一种基因病,癌症的发病与基因异常有关。基因检测是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病人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了解病人的基因是否异常。癌症基因检测可以帮高危人群了解自身基因缺陷,预测肿瘤发生风险,以实现肿瘤的早筛查、早诊断。对未来可能患有的癌症进行提前预防。[详细] 得了癌症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基因就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可以决定你眼睛、头发的颜色,鼻子的形状、血型等,也可以决定你的性格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当基因出现变化,就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数量等,从而使细胞分化不正常、生长失控,导致癌症的发生。 肿瘤基因检测是利用各种方法寻找这些有害的基因突变。[详细] BRCA基因检测 鼓励BRCA突变检测呈阳性的患者遵从下降乳腺癌风险指南:每月乳房自我检查,每半年一次的临床乳房检查以及每年一次的乳房X线照和乳房MRI检查。预防性乳房切除术(风险下降90-95%)和他莫昔芬(5年内下降50%)是下降乳腺癌风险的其他选择。[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