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7/18 14:01 阅读:187
分享
  相信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伤害较 大的就是人体的肺,严重情况还会引发肺癌。肺在体内,很多时候病了患者也并不自知,还以为是小问题。那么,肺癌究 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专家给出了下述介绍。

  一、支气管中的神经相当的敏感,癌症刺激到支气管,导致患者咳嗽,长时间也去很可能会出现咳血的症状。

  二、如果肺肿瘤占据了肺癌的大部分,则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呼吸。

  三、肺癌还可使得患者坦言无法排除,导致细菌滋生出现肺炎,出现发热,这种肺炎称阻塞性肺炎。

  四、可以使得患者气管阻塞,正常肺泡囊腔消失,影响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患者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五、胸痛是肺癌比较常见的危害之一,也可能出现胸水。胸水多了压迫肺脏,增加了患者的呼吸难度,相当难治。

  相信看完上述的介绍,很多患者都能更明白肺癌这种疾病对身体究 竟有何危害。小编觉得,很多疾病的侵袭都是患者自己不加注意所致,出现问题还请及时去医院问诊治疗,严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争取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阅读:什么时候治疗肺癌效果好                    临床上肺癌分为哪些类型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癌症死亡病例241.35万例,相当于每分钟约有8个人会得癌症 2022年2月,中国科学院赫捷院士团队发布了中国新一期的癌症统计数据,并刊登在了的期刊《JournaloftheNationalCenter》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406.4万例,新发癌症死亡病例241.35万例,相当于每分钟约有8个人会得癌症!(注:癌症数据统计通常会延迟3~5年,因此2022年公布的新数据为2016年的统计数据)[详细] 患肺癌后做好1件事,生存期有望延长近2年!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约220万例,并导致近180万人死亡。而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者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2倍;全球肺癌死亡的2/3与吸烟有关。[详细] 单次胸部CT筛查,就能降低1/3肺癌死亡率! 肺癌筛查试验始于20世纪70年代,基于胸部X射线和痰液分析。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有任何死亡率优势。第 一个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是在日本进行的,后来在1999年早期肺癌行动项目(ELCAP)的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中发表了利用LDCT筛查的潜力。[详细] 中国已成癌症大国,肺癌死亡率飙升4倍,男性高于女性​ 在中国男性癌症死亡谱中前五位的癌症分别为肺癌(25.9%)、肝癌(15.8%)、胃癌(14.1%)、食管癌(11.4%)及结直肠癌(9.1%),它们的标化死亡率也同样高于全球水平。[详细] 如何区别肺炎与肺癌? 肺癌早期表现为肺部包块,但包块很小时,影像学检查可能检查不出来。肺炎很容易发生,任何一个支气管内有异物或肿物阻塞,都会导致局部肺组织非炎症,即肺炎。而如果反复发生一个部位的肺炎,就应该警惕是否是肺癌了。[详细] 鳞形细胞癌有什么特征?肺泡细胞癌有什么特征? 在各种类型肺肿瘤中为常见,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肿瘤。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详细] 如何判断的确发生了骨转移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肺癌骨转移就是我们所说的肺癌晚期,不论是单个骨转移还是全身多发骨转移都是肺癌的晚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以及缓解症状。[详细] 发现肺癌早期的信号有哪些?肺癌的分型有哪些? 发热45岁以上,男性,烟民,出现长期慢性肺部炎症伴发热,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胸痛胸部间歇性不剧烈的钝痛或钻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如果癌肿侵及胸膜,则疼痛较剧烈、持续和固定;咳嗽可能是轻度干咳,也可能是严重咳嗽,痰液多少不等。长期咳嗽的人一旦出现咳嗽性质改变,如频率改变或刺激性干咳,要警惕肺癌;关节炎常与杵状指同时存在。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炎症状,肘、膝、腕、踝、指掌关节烧灼样疼痛,活动障碍。[详细] 肺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支气管类癌。类癌生要在支气管粘膜下生长,突入支气管腔内则形成表面光滑含有丰富血管的息肉样肿块,易出血。有的病例肿瘤同时向支气管壁内外生长,在支气管腔内和肺内备形成肿块,呈哑铃状。癌细胞小,形态相似,拌列成片状。有时形成假腺泡,胞核小,染色深,胞浆嗜酸性,含有神经分泌颗粒。[详细] 为什么不吸烟女性也会得肺癌?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高危险因素。因此,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吸烟,肺癌就会离自己很遥远。[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