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是怎样的?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19/09/09 10:28 阅读:448
分享

2009年830日,在口服抗凝药历史上,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 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比经典抗凝药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预防上,更安全、更有效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个比华法林更安全、更有效的口服抗凝药。”


这项大型临床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斯图尔特·康诺利(Stuart Connolly)教授兴奋地说道[1]


华法林,这个抗凝领域中的神药,独孤求败了几十年。


然而,想要成功撼动华法林的霸主地位,可远没那么简单,无数人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我们还曾亲眼目睹了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华法林撼动者”的崛起和倒塌。


转瞬即逝的「撼动者」


原本是灭鼠剂的华法林,自1954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抗凝以来,半个多世纪里,都是唯 一一款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口服抗凝药


房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房颤会引发缺血性卒中[3]


这是由于在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瘀滞在心房进而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并会堵塞通向大脑的血管,缺血性卒中(“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就随之发生了。


而采用华法林治疗,可将非瓣膜病房颤所致卒中的风险降低60%


可是神药也有它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由于华法林存在引发出血的风险,所以需要定期监测抗凝指标和调整用药剂量,来确保华法林达到的抗凝效果。这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华法林治疗的个体间差异较大,容易受食物、药物和基因的影响,起效慢、作用消除也慢[3]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之所以难以控制,主要还是因为它不够“专一”。


我们知道,血液凝结是在一组凝血因子参与下完成的,这些凝血因子用一串罗马数字表示,它们有序地相互配合,逐级放大凝血信号,有人还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凝血瀑布”。


在这些凝血因子中,因子IIVIIIXX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而华法林刚好可以拮抗维生素,其作用如同在“凝血瀑布”的多个位点设立了关卡,阻断了凝血信号,从而发挥抗凝作用。除此之外,华法林还可以作用于另外两种凝血蛋白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专一”的抗凝药物。


这个时候,靠近“凝血瀑布”较下方的因子IIa即凝血酶(thrombin)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它可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参与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凝血目的


借助计算机建模和X射线晶体学等技术,科学家们开始设计抗凝效果好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凝血酶抑制剂,走在较前面的曾是希美加群(ximelagatran)。


希美加群是一种前药,口服之后被降解为活性形式美拉加群(melagatran),后者是专一性的凝血酶抑制剂。


在本世纪初,希美加群曾让人们喜出望外,许多临床试验都表明希美加群的抗凝效果比华法林更有效、更安全。2004年,希美加群还在德国获批上市,获得了第一个适应症:在择期进行的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中,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7]


然而当希美加群在进军房颤抗凝治疗时,却碰到了非常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肝毒性。


一项包含了13,000多人的大型前瞻性分析研究[8]显示,7.9%的希美加群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一过性无症状的肝脏酶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超出正常值3倍;而对照组(华法林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或安慰剂)中,只有1.2%的患者出现了ALT升高。


面对这样惨淡的事实,在2006年情人节这天,希美加群的研发企业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希美加群退出市场


此消息一出,无数人心都碎了!


难道,房颤患者为了预防卒中就只能服用华法林,并要不断忍受血液监测带来的麻烦吗?


当然不是,另一款凝血酶抑制剂的好消息其实已经在路上了。


旌旗招展


2005年1222日,一项名为RE-LY的研究开始了。


这项研究旨在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共纳入了44个的18,113名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达比加群110mg(低剂量)、150mg(高剂量)治疗,或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研究平均随访时长达2年,主要的有效性终点是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主要的安全性结果是大出血。


2009年830日,也就是我们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好消息的同 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RE-LY的研究结果[5]


有效性方面,华法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69%/年,低剂量和高剂量达比加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3%1.11%,相对风险分别降低了9%HR=0.91, 非劣效检验P0.001)和34%HR=0.66, 优效检验P0.001)。


安全性方面,华法林组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36%/年,低剂量和高剂量达比加群组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1%/年(P=0.003)和3.11%/年(P=0.31)。


简而言之,低剂量的达比加群疗效与华法林相当但更安全,高剂量的达比加群疗效更好且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


达比加群,完胜!


而在肝毒性方面,在随访的第一年,受试者每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没有出现ALT升高。也就是说,口服达比加群没有对肝脏功能造成比华法林更多的损伤。


疗效好、大出血少、没有肝毒性,还不需要定期监测,达比加群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原来,达比加群是针对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由其前药达比加群酯降解而来。口服达比加群酯2小时左右,血浆中活性达比加群的浓度即可达到高峰,发挥抗凝作用


与希美加群不同的是,达比加群酯降解成达比加群,靠的是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血浆和肝脏)的酯酶,并非肝脏中的氧化还原酶。此外,达比加群80%经肾脏排出,只有很小一部分经肝脏代谢。这就解释了达比加群为何没有肝毒性


凭借着漂亮的研究结果,达比加群在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在2013年在中国获批[12],用于降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


可以说,达比加群的上市开启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时代。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Xa因子抑制剂也先后获批,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它们的疗效都不劣于华法林


至此,在房颤的抗凝治疗中,华法林不再一家独大。


不过在欣喜之余,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医生面前:紧急情况下,究竟该如何迅速逆转抗凝作用?


我们知道,房颤患者跟普通人一样,也可能会发生跌倒等意外、或是因为其它疾病需要接受紧急手术或操作,这时就需要快速逆转抗凝药的作用,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让手术或紧急操作可以顺利进行。


在华法林多年的临床使用经验中,医生们已经有一套应对紧急情况的止血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维生素K、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等,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然而,对于新型口服药来说,还没有专门的药物来逆转其抗凝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掀开了抗凝的新篇章。


抗凝新篇章


这一次,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先行了一步。


早在2009年,达比加群还未上市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研究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了


科学家们把达比加群的衍生物经过处理后免疫小鼠,较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获得了一种人源化抗体片段(Fab),也就是依达赛珠单抗(idarucizumab)。


依达赛珠单抗是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它可以与游离的或已经结合了凝血酶的达比加群结合,达比加群与之的亲和力是和凝血酶的350倍。并且依达赛珠单抗不具有凝血酶的催化活性,没有任何促血栓活性[14]


2015年1016日,依达赛珠单抗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15],并在2018年获得完全批准[16],成为较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特异性逆转剂。


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抗凝作用的临床研究RE-VERSE AD的较终结果,也登上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这项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0318岁及以上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的患者。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共301名,为出现无法控制或危及生命的出血的患者(如胃肠道或颅内出血);B组共202人,为需要介入性手术或紧急手术或干预的患者(如髋骨骨折)。


主要终点为注射依达赛珠单抗4小时内,达比加群抗凝作用的逆转,这通过稀释的凝血酶时间(dTT)和蛇静脉酶凝结时间(ECT)测定。次要终点为恢复凝血和安全措施。


不论是dTT还是ECT评估,主要终点在的患者中观察到。在A组可评估患者中,出血停止的中位时间为2.5小时;B组可以在中位时间1.6小时后开始所需手术。


90天的随访期间,A组中72.8%的患者、B组中90.1%的患者重新开始抗血栓治疗,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依达赛珠单抗可立即、安全和持续地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


故事讲到这里,抗凝药领域又迈入了新的阶段。


同样的,针对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逆转剂Andexanet alfa 也在2018年获得了FDA的批准[18],用于发生致命性或无法控制的出血后的抗凝逆转。


Andexanet alfa是一种经过修饰的重组Xa。不同于依达赛珠单抗的特异性,Andexanet alfa除了能与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结合起到逆转抗凝作用外,还能与一种叫做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促凝活性,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19]


回顾口服抗凝药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对于新药的研发,我们从跌跌撞撞到步步为营。这背后有幸运的成分,比如华法林;有放弃的心痛,比如希美加群;有成功的喜悦,比如达比加群。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和无数人的坚持。相信在抗凝领域,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内容:细菌发动蛋白 IniA 调控结核耐药的新机制  关于孤儿病和孤儿药,您了解多少



医生在线肿瘤频道温馨提醒:文章描述内容可能并不符合您的实际病情,建议您可直接咨询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相关文章

AOH1996真的那么神奇吗? 在临床前研究中,AOH1996展现出对多种癌细胞的良好治疗效果,其中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脑癌、卵巢癌、宫颈癌、皮肤癌和肺癌等。此外,AOH1996的作用还让癌细胞更容易受到某些化疗药物的杀伤,如顺铂,这也为联合治疗和新化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详细] 新技术帮助提高质子治疗 然而,粒子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流能量较高,在用于人体之前需要降能,然后通过狭缝装置的筛选,只有很少一部分质子能得到利用。瑞士谢乐研究所团队在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用特殊的“楔子”取代狭缝装置,调整质子束流的性质,使更多质子可得到利用。[详细] 胰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 胰腺癌是指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因为隐匿性强,初期发病时并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且胰腺癌的病情发展速度快,当患者感觉到明显症状时,如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一般已经处于中晚期。一般情况下,胰腺癌晚期患者能活3-6个月左右。[详细] 儿童肿瘤质子治疗部分可免费 由于儿童肿瘤的治疗费用巨大,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许多儿童肿瘤患者得不到更好的治疗。为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聚力解决群众健康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高品质民生建设,体现全社会对儿童肿瘤患者的关爱,使更多的儿童肿瘤患者接受高科技质子治疗,推进对儿童实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淄博市红十字会、淄博万杰肿瘤医院联合组织实施儿童肿瘤救助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肿瘤患者实施免费质子治疗。[详细] 基于紧凑型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治疗系统闪亮国际 “基于紧凑型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治疗系统”专利的创新点在于优化系统布局、采用超导技术等,突破多项技术瓶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性能更稳定、成本更低、占地空间更小等显著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详细] 新发现:补充叶酸过量也不好 研究结果发现,与摄入正常水平叶酸相比,亲代叶酸摄入不足,子代胚胎的新杂合单核苷酸变异(DNSNVs)翻倍;亲代叶酸摄入过量,子代胚胎的新杂合单核苷酸变异(DNSNVs)增加80%。[详细]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乳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的乳腺癌占1/4左右,往往以复发率高、预后差而著称。目前,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国内主要药物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吡咯替尼、T-DM1、拉帕替尼等。[详细] 质子治疗改写腺癌无法放疗的情况 恶性肿瘤中多的是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鳞状细胞癌,多发于口腔、咽喉、食管、肺、宫颈等部位,转移时主要经淋巴管扩散。上皮性恶性肿瘤中,还有在产生分泌物的腺体组织上发生的“腺癌”,多发于消化道、肺、子宫体、乳房、前列腺、胰腺等部位,转移时主要经血管扩散。[详细] 质子治疗肺癌的效果好吗? 和其他类型的实体瘤相比较,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总体预后也较差。我国的肺癌患者数量较多,但针对肺癌的治疗却较为局限,当前常用的手术、放化疗,都难以产生较满意的疗效。放射治疗常用于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患者。局部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与化疗同时或相继进行,作为不可切除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详细] 广谱抗癌药对癌症都有效吗 该药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靶向药,只要在含有NTRK交融基因的实体瘤中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而NTRK交融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中的发生频率很低,通常远低于5%;只要在先天分婴儿纤维肉瘤、先天分中胚层肾癌、排泄型乳腺癌等一些罕见的肿瘤中发生的频率才较高。[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