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厨房的筷子有多久没换了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1/14 10:44 阅读:310
分享

许多人都知道的,牙刷、毛巾等用品要定期更换,家里的筷子多长时间换一次,你是否有注意过?人们普遍认为,筷子没坏就没有换的必要。



近来,一则关于筷子需定期更换的消息,造成了市民关注。

较近有报道称,藏在筷子细小凹槽里的细菌,可能会引发痢疾、胃肠炎等疾病,因而建议市民,筷子较好3-6个月定期更换。实际上,许多人用筷子的频率都在1年以上,特别是老人,老人比较节省,没坏的筷子舍不得扔。

据悉,目前普通百姓家中使用筷子均以竹子和木质为主,很少数是金属等材料。但这两材料的使用相对特别,大家却通常习惯将筷子清洗干净后,便放置在筷子筒或橱柜内。筷子在没有被完全晾晒后,湿度非常大引起其容易发霉,从而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必需保证筷子是干燥的放置或贮藏,尽量不提供霉菌滋生环境。专家表示,发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据悉,黄曲霉毒素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会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引起肝癌甚至死亡。

所以有的时候不能过于节约,为了防病防癌,要勤换筷子,千万别伤害健康,为了节约那一点小钱。


阅读:岛国妹子又出新招了!!!胸下夹笔 7个和感冒有关的小常识,你了解吗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肝癌会传染吗,对身边的人有影响吗 肝癌为一种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病因主要与病毒性肝炎、长期过量饮酒、食用霉变食物等有关。另外,虽然肝癌不属于传染性疾病,但其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肝癌的几率会更高一些。[详细] 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肝癌上身?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但熬夜加班、喝酒应酬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肝脏承受了很大的负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究竟该怎样呵护我们的肝呢?[详细] 什么情况下乙肝会发展成肝癌?乙肝患者平时该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分为多种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C型的致癌能力更强。乙肝病毒变异是导致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详细] 肝硬化患者生活要注意什么? 禁酒:肝硬化患者必须绝 对禁酒。因肝脏几乎是酒精代谢、分解的唯 一场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任何含有酒精的溶液,即使含量再小,进入机体后都需要肝脏的分解,这无疑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酒精能抑制细胞所合成的糖蛋白和白蛋白的分泌排出,在肝细胞严重受损、肝脏本身也已出现纤维硬化时,再饮酒加重肝脏负担。总之,肝硬化患者饮酒,百弊而无一利,须谨慎服用。[详细] 丙肝症状明显吗?丙肝和肝癌有什么关系? 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病情处于潜伏期时,一般情况下没有肝炎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详细] 谁是肝癌高危人群? 首先是慢性肝病史者。目前的研究表明,存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约有l0%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常常是肝癌发病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肝炎、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肝癌。因此,曾经患过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者且转为慢性者、已发生肝炎后肝硬化者,应戒酒、积极定期复查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切不可掉以轻心。[详细] 日常如何远离肝癌困扰?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不仅可使肝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损害,导致病情恶化;[详细] 肝癌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远离城市污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工业化、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肝癌发病率越高。更何况,如今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开发成高楼大厦,绿色田园越来越少,灰色楼宇越来越多,原本属于城市的污染逐渐蔓延到农村,就更危险了。[详细] 肝癌晚期能活多久?肝癌晚期怎么治疗好? 专家表示,对于肝癌晚期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很不好回答的。因为肝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治疗过程,牵涉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肝癌晚期能活多久,换句话说肝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素质。[详细] 肝癌患者在日常如何护理?补硒可以预防肝癌吗? 补硒是生活中防肝癌好方法,适当补硒有助于预防肝癌,通常,肝癌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也同样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困扰。人们在平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硒元素,如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有助于防癌。[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