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素引来乳腺癌的发生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10/11/17 14:39 阅读:238
分享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过去以发达国家很高,近二十年则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在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均呈上升趋势。

  专家们表示,虽然乳腺癌的确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对危险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可为预防乳腺癌提供若干依据。

  月经

  
月经初潮早,规律性月经建立时间短,以及绝经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统计显示,初潮年龄在11~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17岁后月经初潮的妇女高2~3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倍;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仅为绝经年龄大于50岁妇女的1/3。行经40年以上与行经30年以下者相比,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另有研究显示,双侧卵巢在35岁前切除与自然绝经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大约降低60%。

  生育

  
大量研究表明,初产年龄晚、产次多、足月产次少,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0岁以后妊娠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20岁妊娠者高25倍。生育3~5胎者比生1~2胎者乳腺癌的发病率高5倍。第一次生育在35岁以后与第一次生育在20岁之前妇女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倍。生育者比未生育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小,但差别不大。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哺乳期内分泌的改变,不利于乳腺上皮细胞的癌变。

  流产

  
对此因素尽管有争议,但一些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在至少怀孕一次的妇女中,有人工流产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妇女高50%。这种危险性的增加,不随人工流产次数或妊娠史而变化。研究显示,流产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0岁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1.75倍。

  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体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发病率。

  国外学者报道,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发胖年龄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肥胖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美国妇女膳食中40%为脂肪,故易患乳腺癌。我国城市调查表明,牛奶、奶制品摄取过多,是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脂肪可使雌性激素与催乳激素升高,从而剌激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故脂肪有促癌作用。绝经后妇女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比体瘦者高。

  乳腺癌的危险性还随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正常0.87以下)增加而迅速增加,且与绝经前后无关。绝经期后妇女体脂发生变化,体脂体重和非体脂体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除此以外,身材高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矮小者高2倍,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有促癌作用。饮用绿茶,服用β胡萝卜素,以及食用大豆、白菜,均可降低体脂、体重,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专家建议少食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

  家族史

  
研究显示,妇女有第一级家族乳腺癌史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同时这种危险性又与家属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以及单侧或双侧病变有关。从总体上看,有发病年龄小以及双侧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危险增加。

  烟酒

  
很多专家认为,女性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诱因。加拿大专家指出,尤其青春期妇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概率高出2/3。月经初潮后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9%。吸烟一方面增加雌二醇在肝脏的代谢,使其血清浓度下降,从而降低患乳腺癌危险;另一方面,吸烟后的代谢产物直接损害乳腺上皮细胞,引起乳腺癌发生。但总体来看,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据报告,吸烟妇女非哺乳期乳汁中存在着诱癌物与辅助致癌物。

  射线

  
放射线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其危险性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大。

  早在二战结束时,受美国日本广岛与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幸存者中,乳腺癌发病率大为增高。

  临床观察发现,接受放射治疗与检查者,乳腺癌发病率均增加。年龄越小,射线引起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危险性就越大。故应加强对放疗患者的随访。

  激素

  
长期进行雌性激素代替治疗,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特别是更年期妇女长期应用雌性激素代替治疗者。有人发现,卵巢未切除的妇女,且应用雌性激素总量大于1 500毫克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未用者的2.5倍。有意思的是,专家发现,长期上夜班的女性与上白昼班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5倍。这可能是与夜班女性长期暴露于人造灯光下,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与雌性激素有关,从而诱发癌症。
医生在线肿瘤频道温馨提醒:文章描述内容可能并不符合您的实际病情,建议您可直接咨询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相关文章

乳腺癌会有哪些症状? 首先,乳腺增生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生理性病变,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表现为乳房内条索状、片块状或囊性结节,和乳腺癌没什么关系,只有当乳腺增生发生了不典型增生的时候才会发展成乳腺癌。[详细] 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性 乳癌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更早期的体征则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发现。[详细]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较常见的症状。将乳腺以十字交叉分区,肿块常位于外上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详细] 乳腺癌的诱因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与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详细] 乳腺癌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高值。 [详细]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 我国乳腺癌发病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两个时间段为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期:一个出现在45–55岁,另一个是70-74岁之间。更年期前后,女性内分泌开始失去平衡,此时也是乳腺“动荡不安”的时期;加之身体机能逐年下降,致癌因素积累,也就给了癌症可乘之机。[详细] 乳岩是怎么引起的? 所以中医认为乳腺癌的病因是比较多的,一方面认为它的发病原因和情志是有关系的,如果长期的情绪低落、压抑等容易引起气血通行不畅。然后因为乳腺它是在肝经上的,所以容易受到影响,形成气血不畅、痰瘀阻络引起乳腺癌,所以在治疗方面,中医治疗乳腺癌首先从调肝气入手。另一方面形成乳腺癌,除了肝气不调之外,还有阴血亏虚、痰瘀互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治疗就是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详细] 乳腺癌应该怎样预防才科学 凡40岁以上的妇女均应学会自查方法,对45岁以上有危险因素的妇女更应重视自我检查。有下列征象者,如乳房包块、皮肤瘙痒、增厚、炎性改变、乳房形态改变、乳汁分泌、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就诊。[详细] 乳房有肿块是乳腺癌吗? 乳房有肿块不一定是乳腺癌,也可能为乳汁堆积、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纤维腺瘤等病变。建议患者可到医院的乳腺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判断,可能需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帮助明确诊断。[详细] 乳腺癌的放疗 乳腺癌是女性较为普遍的癌症之一,而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传统的放射疗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并且难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