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肠癌?直肠癌怎么检查?
直肠癌是指发生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主要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不规律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直肠癌可分为上段直肠癌、中段直肠癌和下段直肠癌,其中下段直肠癌(距肛缘5cm以下)的发病率较高,约占直肠癌的60%-70%。直肠癌的位置较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直肠癌会逐渐表现出一些典型的症状,如:
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排便次数增多、便后不尽感等。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出现大便变形、变细等情况。
腹部不适: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
全身症状:消瘦、全身乏力、贫血等。
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以确保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检查方法:
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较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较简单、较直接的检查手段。通过医生的手指深入直肠,可以触摸到直肠内有无肿块及其大小、质地等,约有7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诊确诊。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直肠及结肠内部的情况,包括溃疡、息肉、癌变部位等,并可进行病理活检以确诊。这是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结肠镜或直肠镜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直肠癌的重要依据。病理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及浸润深度等。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等。其中,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对于判断肿瘤的存在及监测病情变化有一定帮助。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核磁、直肠B超等,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等。这些检查对于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便潜血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无创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各类消化道疾病的筛查。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血,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进而提示直肠癌的可能性。
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