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直肠类癌重复癌典型病例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14/06/17 14:40 阅读:383
分享

    直肠类癌比结肠类癌多见,但直肠类癌引起的重复癌报道较少。类癌亦称类癌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通过分泌5-羟色胺、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因子产生类癌综合征。

 

    因瘤细胞容易聚集成巢,病理形态似癌,但其生长缓慢,罕见转移,呈低度恶性,故称为类癌。绝大多数类癌发生于胃肠道,国内以直肠类癌占首位,国外以阑尾类癌较常见。直肠类癌多缺乏特异性或无临床症状,属于后肠类癌,也不产生血清素,一般不出现类癌综合征,多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以下这例患者也是因结肠癌术后常规结肠镜复查时发现。

 

    直肠类癌重复癌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结肠癌术后9个月,发现大肠多发隆起1个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间断口服止泻药物可缓解个月后出现大便带血伴腹痛,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18cm处见一巨大新生物,向腔内生长,肠腔明显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检査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待排除。

 

    行乙状结肠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提示乙状结肠高中分化腺癌,累及小肠局部浆膜并浸润至黏膜下层。术后恢复尚可,术后半年行6个周期化疗及1个周期(23次)放疗。术后 8个月余患者复查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炎,降结肠息肉,直肠隆起性病变。

 

    入院后査三大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及心电图等均正常。乙肝五项标志物均阴性。术后9个月在结肠镜下行降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超声内镜检查提示直肠隆起起源于黏膜肌层,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顺利。术后直肠隆起病理提示直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诊断为异时性直肠类癌重复癌。

 

    术后患者恢复较好,随访8个月余无特殊不适。

 

    直肠类癌大多距肛门8cm以内,需重视直肠指诊的诊断价值。直肠指诊若触及可移动、质地较硬、光滑的圆形结节,需考虑直肠类癌的可能。直肠类癌多无特异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和内镜(包括超声内镜),其确诊需病理检查。直肠类癌直径<1cm者很少发生转移,可通过内理,包括EMR、ESD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标准为基底无类癌组织,各边缘有0.2cm以上非类癌组织。本例患者行ESD完全切除病灶。

 

    1~2cm直肠类癌半数有转移,可局部扩大切除范围(包括距病灶边缘1cm以内的正常组织);病灶>2cm或浸及肌层直肠类癌转移发生率可达85%~90%,治疗则应按恶性肿瘤行根除性切除。因此,直肠类癌的恶性程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不同其预后也不同。

 

    重复癌诱因有哪些?

 

    重复癌也称多原发癌,是指同一个体或多个器官,同时(同时性重复癌)或先后(异时性重复癌)存在≥2个各自独立的恶性肿瘤。重复癌的病因与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宿主的基因易感性及遗传因素:癌症患者多有基因易感,对外界环境的致癌因子包括大量吸烟、饮酒较为敏感;

 

(2)放化疗:放化疗一方面存在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正常细胞 DNA受损、转换、断裂等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染色畸变、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丢失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3)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包括生化毒物接触、吸烟、饮酒。本例患者先确诊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术后一直在行化、放疗,期间仍有间断吸烟,符合上述易感因素。此外,本例也是一例大肠重复癌患者,即两种不同癌细胞分布于大肠部位,可能与患者大肠组织细胞存在肿瘤基因易感性相关。本例患者已随访8个月,无不适。此患者仍在随访中。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女性直肠癌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预防 经常食用油炸以及脂肪含量较高食物类型的女性,总是直肠癌的高发患者。因为这些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消化不良、肠道息肉、肠胃炎等良性疾病,导致患直肠癌的几率升高。但引起女性患直肠癌的相关因素不止这一种,还有遗传、身体抵抗力等。一般来说,有家庭直肠癌病史、自身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比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的女性,患直肠癌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详细] 引起人们患上直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直肠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直肠癌。[详细] 如何区分直肠癌和痔疮?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有什么特点?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欧美国 家直肠癌发病率很高。直肠癌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约为1.3:1,发病的危险性在40岁以后开始增长,到50~55岁达到发病的高峰。在我国,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并呈现新的特点。根据病例资料显示以下特点:直肠癌由低发趋向于高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其发病和病死的绝 对数已超过美国;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趋同于发达国 家水平。[详细] 经常吃哪些东西会引起直肠癌?直肠息肉会引起直肠癌吗? 饮食因素高脂肪如肉食品,高蛋白质食物和低纤维饮食如:淀粉、土豆、胡萝卜等与直肠癌的发生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高脂肪食谱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石胆酸的合成,因而在肠腔内增加,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和此胆酸有致癌的作用低纤维食物不吸收水分,减少了大便次数,增加了废物在肠道的留宿,延长了粪便在大肠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质与大肠粘膜的长期接触,因而成了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高脂肪和低纤维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增加直肠癌的发生。[详细] 造成大肠癌的原因都有哪些?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晶,或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滋生水湿,水湿不去化热而下迫大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肠中之糟粕交阻搏击或日久成毒,损伤肠络而演化为本病。[详细] 哪些饮食因素会导致早期直肠癌?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所谓西方饮食被认为与直肠癌的原因有关。西方国家是大肠癌高发地区,直肠癌发生率高,与此对比是南非斑替氏族摄取的低脂肪而富有纤维素的粗糙食物,直肠癌发病率低。这些居民如移民至直肠癌高发地区,饮食结构改变,则发病率随之增高。[详细] 直肠癌发病原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直肠癌?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直肠癌早期通常没有较明显的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大便带血,明显消瘦等症状。[详细] 哪些慢性疾病容易发展成直肠癌?哪些人群易得直肠癌? 虽然某些慢性肠道疾病不一定会发展为癌症,但是临床显示,有十年以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而有大肠息肉的患者这种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2倍。此外,还包括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等肠道疾病。另外,非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罹患大肠癌风险,如血吸虫病、长期的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的人群。[详细]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详细] 直肠癌的常见病因都有哪些? 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