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菌属肠道:疼痛的集中营

来源: 时间:2016/10/10 17:08 阅读:2187
分享

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能够寄生在人体,并对身体产生影响。两年前有研究者甚至发布文章表示,根据人体内占主导地位的肠道细菌类型,可以将人分为三类。这种“人以肠分”的分类方式,就像血型分类一样简洁明了。

 

科学研究发现,能够寄居在不同人体内,并占据优势地位的大肠细菌群主要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以及瘤胃球菌属。这几种细菌对应的肠道类型各不相同,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质。

 

拟杆菌属肠道

拟杆菌可分解人体内多余营养成分。属于拟杆菌属肠这种肠道的人群多偏瘦或者适中。拟杆菌肠道者维生素充足。棒状的拟杆菌属占主导优势的肠道,在生产人体所需维生素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此外,拟杆菌肠道者易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瘤胃球菌属肠道

瘤胃球菌过多促进糖分吸收。球型的瘤胃球菌主要是调节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肥胖或超重。瘤胃球菌者多不贫血。瘤胃球菌擅产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缺铁性贫血者较少。

 

普氏菌属肠道

普氏菌肠道者不易患脚气。因普氏菌易产生维生素B1B9,因此可以有效抵御脚气病。女性肠道者孩子更健康,但属于这一肠道的女性,胎儿患神经管畸形和唇裂的概率大幅降低。

 

同时,普氏菌肠道者易胃肠疼痛。以棒状的普氏菌为主导的肠道者,肠道内有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部溃疡等疾病。

 

根据上面的胃肠类型,我们可以制定合适自己的生活饮食方式。比如:对于普氏菌肠道者,更要注意自己胃肠健康。在日常时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吃饭细嚼慢咽。食物注意营养清淡,天然易消化,低盐少调料。忌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油炸熏制腌制品。


阅读:口腔感染较终致肠癌?  近九成肠癌可治好,关键在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什么情况下直肠癌可以保肛 直肠癌在大肠癌中占比很高,其中很多都是中低位直肠癌。并不是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可以进行保肛手术。保肛手术需要考虑肿瘤的位置,以及癌细胞浸润的深度。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中低位直肠癌有了保肛的机会,而术前同步放化疗,也让部分不能保肛的患者,有了保肛的可能。具体能否进行保留肛门的手术,还需要医生在专业地检查、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详细] 怎么预防直肠癌? 约95%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化而来的。所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比如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家族有直系亲属患有结肠癌者,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肠镜检查,如果有腺瘤性息肉,需要尽早在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详细] 直肠癌和痔疮便血的区别 直肠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大便干结,溃疡面产生,引起血管损伤,从而导致出血,属于间歇性便血。另外,血液会混合在粪便的表面,血液量也比较少。因此,患者会出现便血之外,还有可能会伴随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不适症状。[详细] 直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40~80的男性群体较为高发,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患病后期,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的情况。[详细] 哪些情况要警惕直肠癌? 痔疮是很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便血(鲜红色)和肿块脱出。痔疮很容易和直肠癌搞混淆,有时还会合并存在,掩盖直肠癌的症状,通过肛门指检可以判别。[详细] 直肠癌和结肠癌有什么区别? 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区别主要是发病部位不一样,直肠癌是发生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而结肠癌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详细] 经常吃辣的会得直肠癌吗? 吃辣和肠癌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在喜欢吃辣椒的人身上,会比较容易出现腹型肥胖的问题,而这种肥胖类型恰好是诱发肠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肠癌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和大量饮酒,确实大部分都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详细] 直肠癌的症状有什么? 早期直肠癌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等。中期直肠癌的症状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详细] 直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直肠癌可以沿着肠管壁的纵轴扩散,还可以沿着肠管周径扩散,以及向肠管壁的深层浸润。大肠癌向肠管壁的深层浸润,可以直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骶骨、子宫、阴道、膀胱和前列腺等,甚至于浸润到肛门括约肌,产生肛门失禁。[详细] 直肠癌容易转移到哪个部位? 肠癌器官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大肠以外其他的器官,在这些肠外器官上形成肠癌相同特性的新的肿瘤灶。结直肠癌的器官转移有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血液转移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方式,肝脏为较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肝脏是大部分结肠癌患者先发生转移的部位,会表现为右腹部隐痛,消瘦、低热、贫血等症状。[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咨询客服 2 客服
点击咨询客服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